上海3年级多动症男孩找朋友
内容来源: 注意缺陷障碍组织
论坛分区: 需要大家帮助
论坛名称: 父母教育方式
论坛描述: 在教育方式上您发现了问题或困惑寻求帮助和建议
页面链接: http://www.adhd.org.cn/forum/forum_posts.asp?TID=2496
打印日期: 2025/5/09 8:29pm 软件版本: ADD Forums 10.16 - http://www.webwizforums.com
主题: 上海3年级多动症男孩找朋友
发表人: 上海男孩妈妈
主题: 上海3年级多动症男孩找朋友
发表时间: 2012/9/03 8:19pm
我儿子9岁,三年级,去年暑假诊断出多动症,我简直痛不欲生。经过一年多的努力,他进步非常明显,攻击性行为几乎没有了,没有吃药,也能控制自己的行为,能遵守规范,学习成绩中上,在学习方面没有出现过明显困难,有困难在家长帮助下也提高很快。可是在人际交往方面,他明显能力不如同龄小朋友,他自己也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,很自卑,他很想有好朋友。他和比自己年龄小的孩子交往比较好,但他们的兴趣毕竟不一样,所以也玩不到一起去。在此,我真诚地期待有上海市区(我们离长宁、徐汇、闵行比较近)的同龄小男孩做朋友,同时作为家长,我们也可以互相学习和鼓励。如您也有同样的想法,请联系我:shanghainanhai@sohu.com.或者回帖给我。
我在帖子中看到说最好不要让两个多动症小朋友交往,本人并不这样看。关键还是看家长愿意付出多少来对小朋友的交往进行帮助,而孩子间的互相认可,对小朋友心灵的成长是最有帮助的。以上,期待有缘人,谢谢!
------------- 儿子加油!
|
回复:
发表人: hauntingcat
发表时间: 2012/10/31 10:19pm
你好. 我的孩子也是9岁, 三年级, 情况可能还不如你家. 也许我们可以见见. 我的qq 50319384
|
发表人: 谢杨杨妈
发表时间: 2012/11/01 10:57am
我住闵行,11岁,QQ348592355,一起努力,不能放弃。
------------- 谢杨杨
|
发表人: 小马的妈妈
发表时间: 2012/11/05 10:21pm
儿子同样问题,吃了专注达效果明显,不吃回到老样子,能不能常吃,心里没底。真是难过。住在闵行 QQ770728237
------------- 为小马努力
|
发表人: wyfc1
发表时间: 2013/4/22 8:17pm
那话是我说的,但你必然会看到这么做的后果,你之前巩固下来的全都作废
我是出于善意提醒才多说一句,毕竟大家都知道带这样的孩子很痛苦,都能体会到这样的苦
多和正常儿童交往对他们来说才是真正的帮助
|
发表人: wanglisa-psy
发表时间: 2013/4/23 4:13pm
有着良好社会认知能力愿意帮助别人的孩子可以与ADD ADHD 的孩子搭成伴帮助他们。这种搭伴可以是“学习好伙伴”的形式,在一起活动完成项目、一起在操场上玩。与较年长或较小的跨年龄组的人组成辅导组也是有社会益处的。最成功的配对是对被配对的学生进行充分准备的小组,要与配对小组表明对他们的期望,要得到家长的同意。给出期望并给出指定的时间限定范围这样能增加成功率,减少对配对学生的束缚。
------------- 和孩子一起成长!
|
发表人: 爱是恒久忍耐
发表时间: 2013/4/27 9:23am
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吧,没有那么绝对,看家长肯花多少心思去引导和帮助,也看孩子个人的情况。孩子的行为还只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是心理需求上的满足。我们家长花多少时间的陪伴,都不及伙伴之间的友爱和互动。谢谢你的提醒,目前我的进展顺利,孩子的自控能力越来越好了,当他有不当行为的时候,自己能够认识到错误并改正。每次有不合适的行为,我都会悄悄告诉他可以怎样做更好,孩子需要爱和关注,给予他,他给你的反馈不一定如你所预期,但总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。坚持就是胜利,孩子最大的也是唯一可靠的支持只有来自于父母,他们太可怜了,他们没有错。一起努力吧,所有进入这个论坛的家长们!
|
发表人: 爱是恒久忍耐
发表时间: 2013/4/27 9:34am
wyfc1 发表的内容:
那话是我说的,但你必然会看到这么做的后果,你之前巩固下来的全都作废
我是出于善意提醒才多说一句,毕竟大家都知道带这样的孩子很痛苦,都能体会到这样的苦
多和正常儿童交往对他们来说才是真正的帮助 |
你之前巩固下来的全都作废---这话太绝对了,我们几个ADD家长和孩子们交流下来的经验正好相反,孩子因为发现自己并非异类,而更乐于改善行为。
孩子其实根本不理解自己的行为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,他所表现的为什么会遭到大家的反对,当他发现自己也并不孤独时,对他理解自己的行为很有帮助。小朋友之间互相练习一些行为模式,真的非常有帮助。比如,一个小朋友动作粗鲁,但他并不知道怎样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不愉快的感受,两个小朋友之间互相练习,就可以把一种行为模式改变。这也是专业机构的训练方法。我们实践下来很有帮助。有很多训练的方法,家长可以在家练习,如果找不到两个小朋友,家长也可以和孩子练习,当然效果不如孩子练习好些。
|
|